基本规定

法学小白 基本规定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  民法典基本规定是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条到第十二条,这十二条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:

  第一,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。

  这里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人身权利、财产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。我国为了更好的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,将《合同法》、《婚姻家庭法》、《物权法》等民事法律合并成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,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。原有的《合同法》、《继承法》、《收养法》等有效期限为2020年12月31日为止。所以各位学习过法律的朋友一定得注意,新的法条必然对旧的法条有改动部分,了解最新动态才能真正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  第二,民法是根据国家根本大法《宪法》而制定,其调整对象为民事关系,即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。

  在我国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(2018修正)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,任何法律都得依据宪法制定,不得违法宪法,如果与宪法相冲突就是无效的。简单理解,那就是在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。看过宪法的朋友们一定不难发现,宪法的固定都是原则性的规定,不像其他法律规范的那么细致。

  第三,民法调整的主体为自然人、法人和非法人组织。

  民法调整的对象不限于每个公民,每个自然人,还包括盈利法人、非盈利法人、特殊法人与非法人组织。虽然每种法人都是由自然人所组成,但是其活动主体、对外名义、享有的权利与义务都是不同的,这也是法律将法人进行分类的主要原因。

  第四,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分别是:自愿原则、公平原则、诚信原则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的时候必须遵守这三项基本原则,而且不得违反法律与公序良俗。

  民法尊重民事主体之间的约定,但是此约定必须在自愿、公平、诚信的原则下进行,而且不得违法公序良俗。满足这几个条件的约定,一般都优先于民法的约定(民法某些强制性的固定除外)。比如甲与乙约定,甲花200万购买乙的公司,而乙隐瞒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,这个时候达成的协议就会因为违背了诚信原则而无效。甲可以拒绝付款,或者请求乙全额退还购买款。

  第五,民法的适用范围:1、处理民事纠纷;2、在国内生效,法律另有规定除外;2、民事法律关系,其他法律的特别规定优先。

  民法是对国内的民事关系进行调整,涉外的关系由国际法调整。另外,国家在制定法律的时候,难免出现几个法律同时对同一事项或行为进行规定,如果民法与其他法律都对某种行为进行了规定,但是两种规定有一定区别的时候,究竟谁的法律效力优先?答案是其他法律。

  第六,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民事纠纷,可以适用习惯,但是该习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。

  法律的规定不能面面俱到,那如果某种行为法律没对其进行明确规定的时候,究竟应该如何处理?法院该依据什么来处理纠纷呢?答案是约定或习惯。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优先,如果没有约定,则适用习惯,但是这二者都不得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。